我的心,一直藏在暗处,那里有我隐忍的伤痕

当你遇上我 2004-04-18 14:52 阅读:2503














  喜欢音乐,喜欢那种直入心脏的淋漓的感觉,或抑郁,或快乐,或绝望,或新生。音乐是我们排遣空洞的一种柔软的寄托,有人如是说。



  而我的灵魂会沉浸在飘虚的旋律里如风飘散抑或如核凝聚。永远无法终极。
  也许,爱好音乐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宿命,抑或一场难逃的劫难。

  听汪峰的音乐,在喧哗中体会宁静“外面下起了小雨,雨点轻飘飘得像我年轻的岁月,我脸上蒙着雨水,就像蒙着幸福,我心里什么都没有,就像没有痛苦,这个世界什么都有,就像每个人都拥有……”对青春的解析如此透明,一种矛盾的孤独的无奈的感觉生发,滋长。



  听筠子的“立秋”,开始以为“总要有些随风,有些如梦,有些常留在心头;于是有时疯狂,有时迷茫,有时唱”然后一阵狂乱,也想去疯狂,去迷惘,去边走边唱,去一个冬天有雪春天有花秋天有红叶夏天有爱情的地方,看自己想看的书,说自己想说的话,听自己想听的歌,没边没际地去思想。



  听张国荣的“谈恋爱”,如此R&B地解释着我们的态度,我们的坚持,我们的顽固,我们的自私,我们较之于旁人隐隐作痛的邪恶。一种礁石融蚀,暗堡消解的酣畅,幸福。



  听Simply Red的“If you don’t know me by now”,忽然觉得被爱情传染病腐蚀的人们,就像是被生活隔离的虫子,活在痛苦和孤独的边缘,而这摊子患上自闭症的群体,是永远永远不会了解“我”的。



  听KELLY PRICE 的“As we lay”华美的让人忘记了呼吸;听各种各样的主流非主流的摇滚,一个人的晚上,把音乐开的很响。那些伤痛的音符让你一阵阵地撕裂,却又在生冷的冬天的晚上让你觉得异常温暖,而不是凄凉。



  听刘若英,笼在淡淡的忧伤里静静地感怀。有时在黑夜里发怔,缠绕着《后来》想起那些越来越疏离的东西——所有爱过的,恨过的,有的已经淡了,有的正在变淡,有的刚刚启幕,有的正待结局。会有生冷的忧伤和泪水充斥的感动……



  俄国有位音乐家说:听音乐追求的应该是情感上的共鸣,而不是形式上的协调。
  而我想,或许不是音乐在通过声波触动我们的耳膜,而是我们进入音乐俯仰沉浮,漂泊游荡。像冥空里漂浮的珍珠果。




  我听着有些孤独的歌手唱的流传不广的歌,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在孤独中诞生的音乐总能让人有不同程度的感动感伤感怀抑或幸福。我不喜欢大张旗鼓的方式。我听任自己的耳朵去选择,我喜欢自由的生活方式,我在最喧闹的部分积淀下最细腻的感动,寻找最纤微的幸福。



  我的心,一直藏在暗处,那里有我隐忍的伤痕和幸福。


0条评论

登陆后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