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我们,我们 》——80后的盛宴

zhaiyh 2004-04-29 10:08 阅读:9953


《我们,我们 》——80后的盛宴
《我们,我们 》
——80后的盛宴

由何睿(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校园文学》杂志执行编辑)、刘一寒(苹果树中文原创文学网站创始人之一、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共同主编的“80后作家”文集《我们,我们》即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汇集了几乎所有80后知名作家的文章,是“80后作家”第一次大规模的集体亮相。其中有“新概念”出身的张悦然、尹珊珊、杨哲、杨学会、颜歌、李萌、白雪、塞宁、霍艳、王皓舒等;也有“80后5虎猛将”胡坚、小饭、李傻傻、张佳玮、蒋峰;更有网络名家苏德、一草等;还有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青年作家春树和被〈时代〉采访的蒋方舟;以及文章被选进中学语文读本的叶子;还有获得新浪万卷杯文学奖的霍博;也有知名摇滚文学青年、图书编辑田禾。
“80后作家”的集体亮相标志着“80后作家”以隆重的形式登上文学舞台。
该书极易引起争议的地方在于并没有选编在80后颇有影响的作家韩寒、郭敬明的作品,让人不免有些疑问。该书主编告诉笔者,之所以没有选编韩寒文章,是因为韩寒已经不是一个作家,他已经属于娱乐圈了,并且最近的发表在《萌芽》的《长安乱》让人觉得江郎才尽,没有选编的必要。而郭敬明则没有自己原创的东西在里面,也没有编选的必要。在现今,商业和偶像写作,于中国文学的健康发展无益,于当前的少年写作更是如此。也因此,韩寒和郭敬明在本书以外。

——《我们,我们》。 我们是80后。我们在这里集体出场。
我们在这里站成一面旗帜,我们是一种新态度,是中国文学里的新势力。 激扬、明媚的青春,
才情、实力80后!——

《我们,我们》(上册)

1。张悦然 2。尹珊珊 3。杨 哲 4。叶 子 5。彭 扬 6。岑孟棒 7。张佳玮
8。颜 歌 9。李 萌 10。白 雪11。一 草 12。恭小兵 13。刘卫东 14。张 政
15。商华鸽 16。陈梦雅 17。王晓虹 18。肖 瀚 19。余晓冬 20。猫咪歆銮 21。黄 浩
22。陈 宁 23。李 明 24。麻 宁 25。袁 帅 26。方 婧 29。杨 旸 27。张吟秋
28。乔 岩 30。韩 潇 31。索 狄 32。樊瑞青 33。 钱其强 34。格桑梅朵
35。高 杉 36。项斯微 37。紫轩小魔女 38。塞 宁



《我们,我们》(下册)

39。春 树 40。苏 德 41。蒋 峰 42。蒋方舟 43。李傻傻 44。小 饭 45。霍 艳
46。胡 坚 47。王皓舒 48。黑天才 49。顾 湘 50。画上眉儿 51。水 格
52。陈培锋 53。田 禾 54。许小凡 55。丁明洁 56。郑 婷 57。纪小齐 58。谷 雨
59。程 婕 60。黄冬冬 61。霍 博 62。吴昕晟 63。刘一寒 64。刘 涛 65。白葭无
66。鬼 非 67。马 岳 68。何 宽 69。吴鑫婷 70。邱 琼 71。 鲁永志
72。施奇平 73。 胡 杨 74。田 杨 75。张 弛 76。陈景尧

[l转载]80后的大盛宴……(集体脱衣舞)
『舞文弄墨』 [网友新书]现场直播:《我们,我们-》-80后的盛宴



——“80后作家”文集即将出版 韩寒、郭敬明落选争议升级
  作者:刘晨
  
  
  虽然该书并非如刘一寒所言,即“可以说该书一网打尽了80后所有有实力有影响的作家”但是该书的规模已经相当大气,可以说是“80后作家”第一次大规模的集体亮相。
  
  其中包括靠“新概念作文大赛”起家的张悦然、尹珊珊、杨哲、杨学会、颜歌、李萌、白雪、塞宁、霍艳、王皓舒、刘卫东等,也有“80后5虎猛将”胡坚、小饭、李傻傻、张佳玮、蒋峰,更有网络新锐苏德、顾湘、恭小兵、一草、黑天才、纪小齐等,以及文章被选进中学语文读本的叶子、获得新浪万卷杯文学奖的霍博。还有摇滚文学青年兼图书策划人田禾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80后作家”的集体亮相标志着“80后作家”以隆重的形式登上文学舞台。不过该书并未编选80后最有影响的作家韩寒、郭敬明的任何作品,不免让人唏嘘不已。该新闻在新浪等各大网站以及《新京报》做了报道后引起了更为激烈的争论。
  


  争议焦点之一 :没有编选韩寒、郭敬明的是否因为版权和稿费等问题没能拿到他们的文章
  
  正方:水格,本名杨学会,新概念作文大赛C组二等奖三次,80后作家群重要成员。著有长篇小说两部。
  
  水格:我觉得,原因大概基于是出版方无法获得两人新的稿子,或者有,出版方拿不来;或者就是两人目前根本就没有合适的中短篇小说入选。韩正在创作一个新长篇《长安乱》,而郭,经历了《梦里花落知多少》书之后现在大约也已进入了暂时的休眠期,他们的其他中短篇作品在已经被读者所熟知,再次入选意义不大。如果有新作品当然可以另行考虑。基于这样的考虑,这次选本没有收入他们的作品。
  
  
  反方1:何睿,《我们,我们---80后的盛宴》主编
  反方2:刘一寒,《我们,我们---80后的盛宴》主编,苹果树网站创办人之一。
  
  何睿:合集的稿费是个什么水平大家也都知道,就算是千字百元我们也能接受。
  
  刘一寒:说因为我们拿不到韩寒、郭敬明的作品而把没有编选他们的作品的说法很可笑的。事实上我们真的没有找他们,当初我还和何睿因为这个问题争执过,毕竟该书投资过多,有一定的风险性,我以为韩寒、郭敬明的能够带来相当的读者。不过我最终还是被何睿说服--他反对偶像写作和单纯为了商业利润而放弃文学上的追求的做法。至于他们两个的作品,在80后作家里也就一般的水平,很多八十后出生的作者们的水平明显都在他们之上。不过韩寒、郭敬明的作品的确很好读,这一点我不否认。但我现在的看法是-——有既好读又有比他们作品水平高的作品的时,我们有理由不选择他们,而且我觉得应该把这些既有实力又好读作品的作者推出去,这个也是出版人的责任所在。
  
  另据《新京报 》记者报道,该报记者拨通了郭敬明的电话,他表示出版社没有和他联系过,他根本不知道此事。而对于出版方的说法,郭敬明表示“没感觉”、“无所谓”。
  
  
  

争论焦点之二:韩寒、郭敬明作品是否具备入选的资格和必要
  
  正方:
  白烨(知名评论家):韩寒作品中很极端的批判态度无人能代替,郭敬明的作品则显露出他那个年龄层次的人的性格深度,虽然他两人的知名度高有商业运作的影响,但其作品确实很有特点,是80后作家中不能忽略的部分,文学评判对其不该缺失。
  
  
  反方1:颜歌,本名戴月行,80后知名作家。
  反方2,恭小兵,原名汪平,天涯‘80后’概念倡导者。
  
  颜歌:“八十后”被误读,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出版商对韩寒、郭敬明等人极不负责的包装,使“八十后”永远是青春文学,校园文学,永远都是长不大的。这一文集没有收入他们的作品,我认为是一种必要的对“八十后”真正内涵的正名,是让“八十后”长大的一种富有文化责任的举动。
  
  恭小兵:和颜歌的看法基本相同。现在我已经没有任何兴趣,去和其他人讨论什么八十后文学的多样化、通俗化、低俗化乃至裤裆化。假如上一个浪头的力度不够把你打晕,那么下一个浪头会让你足够难受。韩的通俗与郭的“暧昧”(幻城是模仿了日本漫画,而‘梦里花落知多少‘与‘圈里圈外‘之间的关系也引得众多人的猜测和批评)形成了同时代人对他们的很多责疑。因此,《我们,我们--80后的盛宴》拒绝韩与郭的作品,在维护一代人自由言论的这个基点上,很有必要。
  
  
  争论焦点之三:《我们,我们---80后的盛宴》的出版是否标志着80后作家集体走上文学舞台?
  
    
  正方: 田禾(摇滚文学青年,图书策划人)
  
  田禾:因为《我们,我们---80后的盛宴》网络了所有80后在各种平台以各种方式生存并浮出水面的优秀写手。 他们以一种集体的姿势亮相,代表一个群体的呐喊。当然没有郭敬明和韩寒的80后更完整,因为我们要的不再是商业的炒作和娱乐的新闻,而仅仅是纯情的写作和青春的激情。
  
  
  反方:水格(简介略。因为此人已经第二次上场。)
  
  水格:缺少了郭和韩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韩是所谓的80年代文学的发轫者,而郭更是借助出版力量将这一文学景观推波助澜。他们的作品的确是拥有大量的商业元素,但是也不乏年轻一代对语言的突破和对这一代人生存状态的挖掘。所以,任何时候谈论到80后这一概念,我们都避免不开韩和郭二人。再者,所谓的80后,在我看来,不过是一种写作姿态或者说写作人以一种团体的方式登上舞台的姿势,它比较强调这种姿态,而忽略了文学本身的质地。如果仅就文学而言,是没有年龄分界的,作品只有一种衡量标准,就是它的质地。而我们现在谈论的80后,显然和这一概念有所偏离。我们强调的是一种向成人文坛进军的号角,我们要发出声音,我们需要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各个方向的80后的写作和作者。
  
  
  争论焦点之四:生于八十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概念?

〈待续)

1条评论

kaisy 2004-07-30 00:01
我想知道
这本书要好多钱
我在什么地方可以买到
我可不可以在网上买到这本书?谢谢
<我们 ,我们80代的盛宴>

登陆后可评论